開車沿著花蓮市北上 近於眼前的山巒綠得盈滿雙眼
雙手就能觸及
沿著海線開往秀林 加菲總會降下車窗 任太平洋的海風奢侈地灌入
大口吸著 即便吹拂成一頭亂髮 亦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過癮
這一日的目的是一家打破傳統印象的原住民餐廳 Giwas Ali
加菲在全台吃過無數原住民料理 少有吃出驚奇
Giwas Ali的低調時尚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入口的設計讓人激賞 畢竟花蓮是大自然最美的禮讚
五彩繽紛的建築 反而在這裡是種過頭的爭風吃醋
這遠看隱於山腳 近看亦不覺突兀的設計 最是剛好
Giwas Ali乍看是清水模建築 但這麼說 可是會招來工作人員的急急解釋
這其實該稱作「板模建築」 主廚龍哥說
板模結構 對原住民有著強烈的情感連結
因為對經常離鄉背井的族人而言 工地是最常見的風景
未完成的工地 是他們記憶最深的外地記憶 聽起來 總有種蒼涼與寂寞的蕭瑟感受
這是餐廳後方的樣貌 初到時的天氣陰霾 想不到才過不久
陽光便急得撥雲見日探頭 趕著釋放它夏日該有的熱力
Giwas Ali是高金素梅的原住民名稱 這家餐廳的大老闆
是她的好友 也就是張瓊姿所出資
這是我最愛的景致之一 拍照拍到一半 一列火車像衝出叢林的小白兔
飛馳而出 山林為景 列車載著一批又一批的旅人 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不知道是興奮情緒多 還是期待心情多 或是等待歸鄉的在地人 一顆心早已迫不及待
主廚龍哥後方的香草園種植不少香草
不過即便是耐種的香草 亦有它的驕傲的脾性 水土不服 便激烈地以身相殉
所以有不少香草 摧折的摧折 無氣力的無氣力
能耐住花蓮高溫洗禮的 所剩不多
而種植香草園的目的 是主廚擅長義法料理
不可或缺的香草食材 很多都取自園區內
只是主廚有卑南族及阿美族血統
融入義式料理色彩的原住民風味 是餐廳另一項特色
Giwas Ali最令人激賞的一點 是還販售著原住民的工藝品
原住民天賦異稟 藝術家甚多 但至今大多數
仍多是如家庭式的工作室般 在不起眼的陋室 堅持著自己的創作
但結果卻往往得不到青睞 十分可惜
而Giwas Ali 精選才華洋溢的原住民藝術家或工藝家的作品
在時尚空間下 披上了文創的外衣 整體質感都提升不少
這些用漂流木製作出的作品 都有著創作者強烈的風格
在加菲看來 似乎更多了分禪意
境隨心轉 看著看著 使人心情靜了許多
一張方桌 黑得樸實又透亮的地板 落地窗外即是一片綠意
都還未入座 景色就足以療癒都市人在職場橫衝直撞後
傷痕累累的心情
這是餐廳部分的樣貌 正前方白色的吧檯
其實就是料理的地方 主廚龍哥說 對廚師而言
這樣的空間太小 這是因為本來餐廳的原貌
是要拿來賣簡餐用的 後來他從台北南下
當然不會端出簡餐菜色給特別前來的客人
所以這一隅小小天地 就是龍哥的魔幻廚房
加菲頗愛這戶外位置 不搶戲的鐵桌鐵椅 連落地窗也瀟灑的捨去
與大自然面對面 不經意等著呼嘯而過的快慢列車 光想就很愉悅
只不過加菲前去時正值日正當中 拿皮膚去拚搏紫外線殘酷的熱力好像傻了點
加菲初戀過很久了 傻一次就夠 所以就只能靠靠念力模擬一下感受
餐廳有一半是擺放原住民工藝品的場域
在等菜的過程中慢慢逛 你會發現時光流逝得很快
這次主題鎖定在原住民料理 所以其他的正宗菜色就留待下次造訪
龍哥除了呈現正宗義法料理外 他也正不斷將原民食材融入西方料理中
證明原住民食材 也可以精緻化 這道馬告麵就是他的發想
馬告麵其實就是義大利麵 龍哥將原住民的馬告融合入橄欖油中
作為提升義大利麵香氣的層次 這道料理的困難點
是如何將風味搶戲的馬告 從醒目的主角變成陪襯的配角
所以既要保留馬告香氣 又不能喧賓奪主 便考驗主廚的功力
其實加菲覺得改得還不錯 雖然還是有濃厚調義大利血統
但已經讓人看到另一種可能
下面這一道是樹豆濃湯 樹豆 在原住民眼中可是威而鋼呢(默默抄筆記)
樹豆是部落很常見的食材 但展現方式多是樹豆排骨湯
不過主廚將樹豆搭配馬鈴薯與牛奶 以濃湯的樣貌呈現
端出的樹豆濃湯口感極佳
加菲個人倒覺得頗適合情侶享用 有一種暗示效果(整個歪樓)
留言列表